中文  |  English
环球体育和bob是一家的吗
VC预警:现在还敢投合成生物的都是勇士

时间: 2024-04-21 15:24:01 |   作者: 环球体育和bob是一家的吗

产品描述 规格参数 选配项

  最近,合成生物赛道可以说十分火爆,一级市场频现高额融资,2022年整体资金收缩的情况下,3个月内就出现12起融资事件,其中7成项目拿下过亿融资额,红杉、高瓴等明星基金更是频频入局;证券交易市场公司凯赛生物和华恒生物,都达到了70倍左右的市盈率,这与传统化工行业只有20倍的市盈率云泥之别。

  2020年,被誉为“上帝之手”的基因编辑系统 CRISPR-Cas9 拿到当年的诺贝尔奖;2021年上半年,两大合成生物明星企业Zymergen和Ginkgo相继敲钟上市,合成生物的热风从美国吹向国内;2021年下半年消费赛道遇冷,大家开始往上游底层技术投资转移;2022年,碳中和推动绿色生物制造,而这一切都指向了合成生物学技术。

  好像这个存在已久的赛道确实该火了,然而不少投资人面对这场越刮越猛的热风,认为这只是一场To VC的虚火游戏;还有投资人指出很多项目只是在“套概念”,浑水摸鱼。

  合成生物,能被投资人如此狂热的追捧,离不开基因编辑技术突破带来的颠覆性和想象空间。

  如同牛顿发现万有引力,富兰克林发现了电,后世很多伟大的发明创造,不能离开一些科学先驱者旺盛的好奇心和探索欲。

  30年前,在地中海小城圣波拉(Santa Pola)的海滩上,一位正在读博士的年纪轻的人喜欢不停地收集古细菌,因为他发现这些古细菌的DNA序列里,存在许多有规律的重复片段。

  随着研究的深入,这位名叫弗朗西斯科·莫吉卡的科学家发现,很多种类的微生物上都存在这种重复片段,于是他将它们命名为CRISPR,也就是CRISPR-Cas9的前身。

  后来人们发现,这是生命进化历史上,细菌和病毒进行斗争产生的免疫武器,简单说就是病毒能把自己的基因整合到细菌,利用细菌的细胞工具为自己的基因复制服务,细菌为了将病毒的外来入侵基因清除,进化出CRISPR-Cas9系统,利用这个系统,细菌能不动声色地把病毒基因从自己的基因组上切除,避免病毒基金的入侵。

  因此,CRISPR-Cas9也被称为“基因编辑器”,像word文档里的光标一样,能随意框选想要修改的DNA序列,编辑基因从此就像编辑电脑程序一样简单。

  CRISPR-Cas9可以让人类拥有“上帝之手”。简单而言,我们大家可以利用该技术生产任何我们想要的东西,比如巧克力味的苹果、发光的鱼、任意颜色的香蕉……这些都能够最终靠基因编辑实现。

  在CRISPR-Cas9技术正式提出之前,合成生物学就迎来过一次高光时刻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化学教授杰·基斯林(Jay D. Keasling)创立的Amyris公司,在盖茨基金会的资助下,成功对酵母细胞进行基因工程,生产出了青蒿素——一种用来医治疟疾的重要药物。

  青蒿素的大获成功,也让基斯林备受鼓舞,紧接着,又提出了一个更为疯狂的想法——通过给细菌喂糖来生产石油。即通过基因改造方法设计并造出一种独特的大肠杆菌,让它“吃”进去的是蔗糖,“吐”出来的是金合欢烯(一种芳香油),再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步骤(氢化),变成高度可燃的燃料,特质与柴油几乎一样。

  这个极具颠覆性的想法,在当时看来颇为大胆和前卫,却吸引到了最顶尖的硅谷风投基金,在2006年前后注资几千万美元。

  到了2010年,通用电气(GE)和巴西飞机制造商Embraer测试了Amyris的航空燃料,发现它与传统燃料没有区别;奔驰也接受了柴油的样品订单,认为Amyris生产的生物燃料完成可替代传统燃料,还是真正的绿色无污染。

  就在Amyris产品和技术赢得了客户认可,并以诱人前景顺利上市后,却在后续的产业化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以失败告终。实验室成果往工厂生产转化,温度、压力、配比等实验参数往往难以精准把控,由此产生天差地别的结果,Amyris公司也遇到同样的难题。

  最终,全球石油价格下降,生物燃料丧失价格上的优势,Amyris公司也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,股价跌去99%,只能依靠生产维生素E、角鲨烯等药品、护肤品艰难生存。

  该技术让基因编辑,像编辑word文档或电脑程序一样简单,可框可删。随着科学家们对这项技术的逐渐完备,后来又有科学家发明出可以修改单一碱基的工具,如今它可完全实现可删可改、可复制可粘贴,具有更精准、廉价、易于使用的技术特点。

  这也意味着,CRISPR-Cas9技术大幅度的降低了基因编辑的难度和成本,彻底改变了合成生物学。

  随着研究和技术上的不断突破,专攻不相同的领域的合成生物公司也开始崛起,2020年,合成生物学公司迎来了上市热潮,一年内全球就有5家公司上市,2021年上半年,两大独角兽企业Zymergen和Ginkgo也相继敲钟上市;CRISPR-Cas9技术也在202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,合成生物学将迎来全新阶段。

  一系列科学研究和商业化模式上的突破,也让合成生物的风越刮越热,终于从海外吹到了国内。

  一则,合成生物技术相关专利的申请量迅速增加、传统化工和新兴企业均展开布局;二则,全球长期资金市场对生物制造产业的青睐度慢慢的升高,使得产业投融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张。

  据融中不完全统计,2010-2022年,合成生物学全球共发生约700起投融资事件,仅2020年,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域企业获得投融资468亿元,是2019年的2.5倍。2021年,上半年融资额达到578亿元,同比增长198.8%,超过2020年全年的融资额。而第三季度,投向合成生物学初创企业的资金高达61亿美元,增幅高达33%。

  而合成生物应用场景丰富,用最通俗的话来说,合成生物学(严格来说,是合成生物学生物制造赛道,合成生物学还有许多其他赛道)是利用经过工程化的生物(比如各种细菌),来生产各种我们想要的东西。所以,合成生物适合使用的范围基本上涵盖了大多数领域,这也是为什么市场上会有“一切皆可合成”的说法。

  根据麦肯锡合成生物学报告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原则上全球60%的产品能采用生物法生产,其中三分之一原本就是从自然界中提取的物质,合成生物学改变了他们的生产方式。并预计在未来10-20年与材料、化学品、能源相关的合成生物学市场将拥有2000-3000亿美元的空间。

  面对巨大的潜力市场,全球多国政府已经接连出台有关政策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,美国国防部将其誉为未来“着重关注的六大颠覆性基础研究领域”,而中国发展改革委则印发《“十四五”生物经济发展规划》,其中合成生物学被多次提及,覆盖医疗健康、食品消费两大领域。

  再细看国内,广东省、山西省、甘肃省、上海市、北京市、天津市等多省市规划频繁提及合成生物,部分省市政府发布科学技术创新“十四五”规划,力推合成生物学发展,推动基因编辑、拼装、重组等合成生物有关技术发展,构建合唱生物创新技术平台,推动技术应用。

  可以说,进入2022年,合成生物已然成为了创投圈的“新宠”。仅3个月时间,国内合成生物融资事件达到12起,其中,其中7成项目拿下过亿融资额,高瓴、红杉、经纬、 峰瑞资本、光速中国、碧桂园等众多明星机构纷纷入局。

  从目前市场投资类别来看,大多分布在在医疗健康、可再次生产的能源、可降解塑料、生物合成化学品等领域。

  从应用层看,生物体设计与自动化平台型公司、提供赋能技术型公司这两类更受青睐,比如国内的蓝晶微生物、弈柯莱生物、恩和生物、瑞德林生物、迪赢生物等企业纷纷获得了高瓴、峰瑞、淡马锡、巴斯夫创投等知名机构加持。

  按理说,合成生物作为一门涉及生物技术、基因工程、分子生物学、微生物学以及计算机等多领域的跨学科项目,从产品研发到产出、再到工业化生产,任何一个环节都带有着高度不确定性,稍有不慎可能就竹篮打水一场空,资本应该会持有更谨慎的投资态度,但显然我们低估了投资人的热情。

  政策的加持、顶级科学家和各路资本的涌入,让市场上的合成生物项目变得十分“抢手”。很多投资人看完之后甚至不到一周时间就做了投资决策,“要不然根本抢不到份额。”同样也有投资人,对于看好的合成生物项目,从天使轮开始连续7轮加持,投资阶段逐渐从早期向A轮、B轮转移。

  其中,不乏一年内斩获多轮融资的明星项目。据统计,蓝晶微生物曾在一年内拿到三轮融资,估值目前已超越40亿,投资方包括高瓴创投、华兴资本、碧桂园创投、光速中国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。

  另一家融资成绩亮眼的公司,是一位95后创始人成立的态创生物,仅10个月时间拿到四轮累计过亿美元融资,也备受行业关注。

  “要知道,以前(合成生物学)这样涉及交叉学科的项目,鲜少有人能听懂我们想干什么,甚至都不知道由哪个方向的投资人来看项目。”蓝晶微生物联合发起人&CEO张浩千回忆创业时说道。

  而合成生物的投资火热,也带动了对专业人才的高度需求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分子植物科学研究员赵国屏对媒体表示,“最近,有不少投资人着急要和我见面,想要了解下合成生物学内容,甚至很多投资人都约不上时间。”

  要知道,目前市场上的合成生物项目多处于早期阶段,与真正意义上的出成果爆火还有非常长一段距离,但资本过度的热情,也让一些投资人开始对合成生物赛道出现的泡沫表示担忧。

  “合成生物学概念显然被过分炒作了,赛道本身是好的,但很多企业都朝上面扯概念,比如一些中间体或化工的传统公司,原来按PE倍数估值可能都融资困难,只要‘立地转身’套上合成生物学,好像马上就高大上了,可以换一套估值体系了,许多投资机构也挤进来,重演一波泡沫。” 某知名投资人说道。

  沃衍资本管理合伙人丁哲波在投资蒙钛奇的采访中也表示,“从资本的热度上来说会有一点虚火在里面,这是毋庸置疑的。放在以前,一个企业可能两三年都融不到一轮。”

  其实说到底,合成生物前景确实诱人,但要做成也确实是难。一方面,涉及到跨领域的交叉学科,势必对人才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性都有着更高的要求,目前我国复合型人才的供给是否充足是一个问号;另外,合成生物从实验室研发到工业化生产,每一步都是九死一生。

  微构工厂联合创始人兰宇轩曾对媒体说过,在发酵设施里,微生物所面临的环境异常复杂,稳定性也很难保证,要一直地摸索和优化接种量比例、培养基配方、溶氧控制以及补料方式。当初从10升发酵罐规模的小试到5吨发酵罐的中试就整整用了4年时间才取得理想结果。

  而就算产品能做出来,最后的商业化能不能成功也是一个难题。Zymergen曾经设计过一种可折叠的光学薄膜,为了适用于折叠手机。当Zymergen克服万难成功生产出这种光学薄膜时,才发现量产远没有到达预期,更为致命的是,折叠手机没获得市场认可,Zymergen也因此股价暴跌。

  所以,国内合成生物当前还处于早期阶段,对这个蕴藏着颠覆性和创造力的赛道,资本有了极高的热情,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参与进来,但任何一个新兴赛道都会经历一个狂热期,等挤掉泡沫后,最终才会回归到理性发展的轨道。


产品描述 规格参数 选配项 返回产品列表
产品推荐
襄垣县侯堡镇:米醋飘香“酿”出致富路 +MORE
江苏南通市崇川区委副书记徐海燕到英童乳业辅导调研 +MORE
锤炼“慢功夫”一碗酸汤挤进“速食赛道” +MORE
莱宝高科获1家机构调查与研究:2022年度该等产品营业收入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85%以上车载触摸屏业务板块(含车载盖板玻璃、触摸屏)的销售占公司整体销售的比例不足10%(附调研问答) +MORE
中国发酵用传感器数据监测报告 +MORE
今日头条 +MORE
国内单体最大的纯秸秆沼气发酵池主体竣工(图) +MORE
衡水老白干创最大白酒地缸发酵车间吉尼斯纪录 +MORE

Copyright © 环球体育和bob是一家的吗_环球体育官网链接 京ICP备12048025号-4  安全联盟实名认证   本站由阿里云提供计算与安全服务